畅谈品牌的力量,商业模式带动的品牌力——揭示传媒大鳄的成功秘密
- 品牌论道
当今社会,人人谈品牌,究竟品牌到底是什么呢?为什么人人都追逐品牌呢?品牌又可以给人带来怎样的效应和需求,商业又是如何恰当的运用品牌来营销产品。
商业模式是什么,当然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,教授可能会和你讲,商业模式是“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,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,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、实现客户价值,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。”
野授(江湖派的教授)会和你讲,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。说白了,就是怎么赚钱的模式。
两者说法没有对错之分,其实很多情况下,不在于概念的纠结,而在于行动的能量。真正能够持利用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,续创造价值、赚到钱就表明有很好的商业模式。
所以商业模式是什么,我给的定义:持续创造价值和赢利的体系。
现在很多人都看重商业模式,我一个创业的哥们,见了很多投资人,那帮VC上了就说,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?回来逼得这哥们回去把怎么赚钱包装成一个模式,见到谁都可以发表一个“我是如何赚钱的”5分钟版精彩演讲。
久而久之,说的自己都信了,最后真以这种模式赚到了钱,也赢得了VC的钱。我想这就是梦想板的力量。俗话说的好,谎言说一千遍都成真理。你时常鼓吹的东西,可能渗入你的潜意识,变成你自动行事的能力,最后因为熟能生巧,反倒有所建树。
本文标题是《商业模式的品牌力》,这是什么概念,笔者主要探讨商业模式如何嫁接品牌,即如何让你的商业模式成为你公司的标签,并且让你的商业模式本身变成品牌,被更多投资人、媒体人、公众、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感知。
说白了,提到你公司的品牌,别人是否可以联想到你的商业模式。提到某种商业模式,别人是否直接可以联想到你们的公司。后者取决于你的商业模式是否独一无二,是否标签化,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烙印,演变成商业模式的品牌。
这种商业模式品牌力直接左右你们公司未来的投资价值,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话,直接决定你们公司的市值。
笔者最近接触了很多媒体从业的朋友,恰逢今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落实年,作为传媒大国,我国传媒消费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,离传媒强国相距甚远,但这也说明传媒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。
但是,伴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意识的觉醒,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,今后的几年内一定是一个淘金的领域,会出现众多暴利的机会。此时,如何讲好你商业模式的故事,把你的商业模式转变成品牌,关系到中国传媒业能否振兴,能够走出国界,向世界传媒巨头看齐。
下面笔者以例证的方式,来看看传媒大鳄们如何塑造他们的商业模式品牌力。为了让大家能够有切身的体会,此次我选择的对标对象都是明确以“内容为王”作为核心卖点和竞争力的传媒大鳄,以此来体会他们的商业模式的品牌化思维。
案例1:维亚康姆:内容为王的ABC战
当年雷石东总结了一个ABC路径。他说: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国际传媒企业,必须经历A、B、C三部曲:
A——Acquire购买,就是购买和开发最好的内容
维亚康姆不断购买和开发好的内容,并且所有的并购都是基于内容竞争力来设计的,比如他通过收购派拉蒙和CBS,提升了其内容制作和开发的能力。
B——Brand品牌,就是对内容进行品牌建设。
如果内容是国王,品牌就是皇后。建立品牌就是建立信任的纽带,让观众对节目产生忠诚度
维亚康姆额外重视品牌建设工作,一方面他通过并购逐步在全球传媒娱乐业中树立了“维亚康姆”这一大品牌;另一方面,维亚康姆旗下的各成员公司都有完整的一套公司品牌、节目品牌的推广体系。如CBS的品牌曾长期比维亚康姆的品牌还要响。“无限广播公司”(InfinITy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)掌管180家广播电台,而每一家电台的管理阶层中,除了总经理、销售总监、节目总监、商务总监、新闻主管、技术总监外,还专门有一位推广总监,他的职责是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电台的形象、节目及活动。
C——CopywrITer版权,就是要对自己创建的品牌内容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
维亚康姆善于对所创造的品牌内容进行版权管理与经营。对内容进行版权保护形成自己的内容资源库,这更加利用日后内容的买卖,收获长期的收益。
这就是维亚康姆内容为王核心竞争力所展现的特色。
结合雷石东经常讲的两句话,第一句 “谁做传送我不管,我就是要放上最好的内容。”体现其对内容为王的坚持。第二句:“第一,要制作世界上最棒的内容;第二,把节目的品牌做到人人皆知;第三,像捍卫个人声名一样捍卫版权。”则彻底展现其ABC的模式。
于是,ABC成就了维亚康姆,维亚康姆的商业模式也在ABC的衬托下,显得如此的通俗易通,便于记忆和传播。
案例2:新闻集团:内容为王与渠道并重的跨媒体交叉经营
曾经有人问我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怎么赚钱,我提到了一条循环链:购买资产,整顿改造,扩大规模,收获利润。
默多克人称并购大王,他总是能够发现那些被低估的媒体资源,然后将之收入囊中。再利用他们独特的理念和经营手段将之改造,使之焕发经营活力。
其中,最典型的经营技巧就是3S法则:Sex 性、Scandal 绯闻、Sport 体育,这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资源,当然有些人认为这是低俗路线,但是这年头是俗人多还是雅人多,雅人又有多少人是装出来的,于是这3S立报法则让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屡试不爽。
除了3S,默多克还有经营三部曲:
第一部曲:利用并购实现快速发展
在“疯狂并购”的过程中,默多克总能发现被低估的“垃圾资产”,收入囊中之后再大举改革,最后也总能获利甚丰;比如:《纽约邮报》、《泰晤士报》、20世纪福克斯电影电视公司和英国的天空电视 台、2002 年并购美国Direct TV,2005年并购Myspace,2007年以50亿美金并购拥有《华尔街日报》的道琼斯集团;
第二部曲:利用跨媒体进行交叉营销
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经营范围覆盖了传媒领域的几乎所有方面:电影节目制作、电视节目制作、无线广播、卫星和有线电视、报纸、杂志、图书出版、广告制作和发行、数字电视、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、在线节目的创意和发行网络等等,这些多样化的媒体资源可以实现交叉营销。
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曾拍摄多部闻名世界的影片,我们以《泰坦尼克号》为例,看看他们如何进行跨媒体营销。
在这两部电影上市钱,默多克旗下的所有平面媒体、电子媒体就一涌而上,大唱赞歌,各媒体之间能互相吹捧就互相吹捧,能互相造势就互相造势。《泰坦尼克号》上映前,默多克的媒体大举造势,国内媒体不明就里,也跟着起哄,完成所有媒体的传播造势,结果《泰坦尼克号》没上映之前就俨然调足了观众的胃口,做到了家喻户晓,一举突破的超过18亿美金的票房。
第三部曲:形成价值链实现多元发展
通过基于内容和渠道的多元化的发展,新闻集团把产业链的利润,上上下下吃得个干净。同一资源通过不同的媒体传播,使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出现,就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,效率极大提高,达到经营最优化和产值最大化。
还是以故事片《泰坦尼克号》和《星球大战》为例,其中,《泰坦尼克号》不仅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票房收入,影片上映之后,20世纪福克斯的家庭娱乐公司马上跟进,在全球发行录像带,仅在美国以外市场就达3000万盘,还制作印有相关标志的服装、鞋帽等众多衍生收益产品;而澳大利亚福克斯电影制作片公司拍摄《星球大战》之后,在外景场地建设了一条集娱乐、餐饮和商贸为一体的公共街区,让游客亲身了解电影拍摄的全过程,又从中赚得巨大利润。
所以,新闻集团是以内容为王与渠道并重的跨媒体交叉经营,以此来收购资产、整顿改造、扩大规模和收获利润。
案例3:光线传媒:娱乐工业化的内容制作能力以及基于内容制作所掌控的渠道
上述提到的都是国际传媒大鳄,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传媒企业无一例外处于平庸化、同质化的模式怪圈中呢?答案是不尽然。中国传媒领域已经陆续有一些明星级企业开展崭露头角。
下面我要提到的光线传媒就是其中之一。光线的业务领域集中在娱乐内容,业务范畴为电视栏目制作、演艺活动承办、电视剧制作和电影投资与制作。基于内容制作,他们同时注重掌控渠道,他们依托内容来整合渠道,拓展自己的节目联供网,这张网又包含三张子网:时段联供网,频道联供网和新媒体联供网,这些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内容变现渠道。
这里面,最强的是光线的娱乐内容生产力,他们提倡一种传媒娱乐工业化的生产方式,即通过工业化流水线方式生产娱乐内容,保证更低成本,更高效率,更好质量,让竞争对手无法超越。
这种工业化生产娱乐内容的方式让光线在整个内容制作生产的环节,从策划、制作、包装、发行、广告、增值服务一条龙,做到合理分工、资源共享、高效协同。
光线内部时常提及一个示例,假如一个明星来到光线,因为光线有多档栏目,每个栏目都需要节目素材,于是大家齐心协力“分食明星资源”,比如《娱乐现场》可以拍摄做客光线的过程;《音乐风云榜》再邀请唱一两首歌;《娱乐周刊》(一本杂志)再给他(她)开一个人物专访专题;《明星访谈》然后再为其做一期节目单访。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光线传媒的资源整合理念,充分做到资源共享,使得内容和系统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应。以这种故事再去传播的时候,去辅助佐证低成本,不由你不信。
所以,光线传播依托的是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生产娱乐内容,以优质内容掌控渠道,形成三张网。由内容通过渠道变现,通过工业化流水线和资源整合的思维做到成本最低,效率最高,盈利能力更强。这就是商业模式。
总之,上述三家传媒企业都以内容为王来彰显竞争力,但这种内容为王具体执行模式又有各自的特色,维亚康姆的商业模式品牌特色是ABC模式,新闻集团的商业模式品牌特色是跨媒体交叉营销;光线传媒的商业模式特色是娱乐工业化生产方式。这些模式已经完成标签化、品牌化,这就意味着这些模式成为众多模式中的明星模式,他们能够自动自发地说服投资人投资,客户买单,利益相关者信赖,催生明星企业和大腕公司,这就是商业模式品牌化的力量。